/News.aspx
熱·浪·滾·滾·,40℃高溫為何頻發心梗?
今天是閏二伏的第一天
正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期
高溫、高熱、高濕的
“桑拿天”頻繁出現
1年中最“可怕”的日子來了!
7月酷熱!8月還會破高溫紀錄嗎?
高溫橙色預警
湖北重慶局地可達40℃以上
從入伏以來,中央氣象臺持續發布長達十多天的高溫橙色預警。預計今天白天,黃淮中西部、江淮、江漢、江南大部、華南北部、四川盆地東部、貴州東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最高氣溫達35℃。
其中,河南東部和南部、安徽中北部、江蘇南部、浙江中北部、湖北大部、湖南中北部、江西中北部、重慶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達37~39℃,湖北西北部、重慶東北部局地可達40℃以上。
氣溫升高需要怎樣防暑
三伏天不止是養生的好時節,
更加是一個需要避病的日子……
武漢一位38歲的吳先生,烈日下突然出現胸悶喘不過氣,以為是中暑躲進空調房,還喝下了解暑藥, 沒想到3小時后再次胸痛。被家人送到醫院檢查,才知是心肌梗死,緊急接受了介入手術。
近日,從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了解到,由于天氣悶熱、濕度大,急性心梗、心絞痛、嚴重心律失常患者明顯增多,甚至一天收治8名急性心梗患者。
心肌梗死的高發季是寒冷季節,為什么夏季總會出現突發急性心梗?
據悉,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對氧氣和養分的需求量增加,但氣溫高,空氣濕度較大,含氧量降低,且人體為散熱會使血液集于體表,因此心臟大腦血液供應減少,會加重缺血缺氧反應。
另一方面,由于身體為了散熱、人體大量排汗,體內水分流失多,會使體表的血管擴張,更多的血液循環到體表,心臟等器官的供血相對就少了,容易誘發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
夏季防心梗六大誘因
三伏天天氣炎熱,出汗導致血液黏稠、疲勞以及空調房內外溫差過大等原因,心肌梗塞患者明顯增多。有研究顯示,氣溫每升高1℃,就診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就會增加約15%。所以,三伏天應特別注意防范心梗,生活中一些細節得重視。
第一:過勞
過重的體力勞動、體育活動、連續緊張勞累等,都會使動脈充分擴張,心臟負擔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則易誘發心肌缺血。
第二:激動
由于激動、緊張、憤怒等激烈的情緒變化誘發。情緒激動不僅增加心肌耗氧,也可誘發冠狀動脈內斑塊破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第三:暴飲暴食
進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后,血脂濃度陡然升高,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容易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第四:冷熱交替刺激
夏季在低溫空調房內待得過久,突然到炎熱的室外,或突然大量飲用冰啤酒等冷飲,身體遭受冷熱交替刺激,可能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第五:吸煙或大量飲酒
吸煙和大量飲酒可通過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第六:便秘
便秘時排便過度用力,會導致腹壓增高。增高的腹壓會使心臟排血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導致心肌缺血、心絞痛發作或嚴重的心律失常引發猝死。
夏季有心腦血管基礎疾病的患者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保持室內通風;及時飲水,避免大量飲用冷飲;開空調的話,室內溫度不宜過低。
善用食療藥膳。在日常飲食調理方面,中醫非常講究藥食同源,生活中有很多食療藥膳。只要善于科學利用,就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疾病的功效。不少中藥材具有活血化淤、疏通血管的功效。
這就不得不提到“血管清道夫”——銀杏葉。銀杏葉為理血劑,具有活血化瘀通絡之功效。它具有活血和養血的雙向調節功能,長期服用可以軟化血管,促進血液健康,用來保養心腦血管非常有效。
金芯寶膠囊
中國發明專利
專利號:ZL03 1 28337.3
“一種能調節血脂血壓血糖保護心腦細胞的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調節血脂,耐缺氧
本品是以銀杏葉、大豆卵磷脂、葡萄籽提取物、葛根、沙棘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一般保健用量是每日 3 次,每次2粒,溫水沖服。
很多心梗發作,不一定會出現明顯癥狀,而是會出現一些不明顯的癥狀,容易被忽視而錯過最佳搶救時機。心跳加劇、咽喉疼痛、牙痛、上腹疼痛,還伴有胸悶憋氣、出汗、口唇青紫,疼痛部位沒有壓痛等,就要考慮心臟疾患的可能。
心腦血管病以其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而臭名昭著,而我們都不希望自己和家人出現意外,所以,一定高時刻提醒自己和家里人,遠離這些危險行為、警惕發病前的各種征兆。